为更好地引领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,在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近日,理学院“团聚青力·红韵乡传”实践团开展“青春智汇乡间路,红脉赋能振兴途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,用智慧点亮振兴希望,以青春之名,赴实践之约。


一、共建调研,凝聚发展合力
实践团首先来到北辰区前丁庄村党群服务中心,陈月阳代表学院团委与村委负责人签署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,双方将携手推动校地资源深度融合、优势互补,共同探索协同育人的新模式、新路径,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。随后,实践团走进幸福威尼家庭农场进行调研参观,深入了解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状况。如今,农场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,推出果蔬采摘、休闲烧烤、品味农家饭等特色体验项目,有效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,为乡村发展开辟了新天地。







二、直播交流,探索助农新径
实践团走进村书记直播间,在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曹晋的带领下亲身体验文创篮球、帆布包、折扇等非遗文创产品与红薯、黄桃、杂粮粉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畅销云端,深切感受到非遗“潮品”带火乡土经济的创新发展模式。随后,双方就农产品推广、电商直播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,实践团成员们积极建言献策,提出依托津派文化的独特魅力,为短视频拍摄和直播注入文化灵魂,促进传统文化宣传与农产品推广双赢,助力乡村产业发展。





三、科普润心,守护儿童成长
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,为前丁庄村儿童带来了一系列趣味科学小实验。“伯努利喷泉”让孩子们直观感受水流随气压变化的奇妙现象,“气球摩天轮”生动诠释空气动力学的独特魅力,“空气炮”发射则让孩子们在惊叹中领悟流体力学的原理。在欢声笑语中,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。此外,实践团还为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举办安全知识讲座,详细讲解并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,通过真实案例和实用技巧普及防范电诈和消防安全知识,切实提升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,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





四、非遗研学,传承文化薪火
实践团来到北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参观学习。展览馆以流经北辰的世界文化遗产—大运河为主线,以百年传承为时间脉络,将展厅划分为9个特色区域,88项非遗项目悉数呈现。实践团成员们驻足观察每一件展品,认真聆听它们背后的动人故事,深刻领悟到非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积淀,更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传承;不仅是艺术的瑰宝,更是生活的智慧结晶。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做非遗文化的坚定守护者、积极传播者和创新推动者,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




此次实践活动,理院学子以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为载体,用专业智慧破解乡村发展密码,以青春脚步丈量责任担当。未来,学校将持续深耕实践育人沃土,精心构建“专业赋能+文化浸润+实践淬炼”育人体系,引领更多青年学子扎根乡村热土,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,以青春才智谱写“强国有我”的时代华章。